【以案说险】给老年人做科普,警惕“存单变保单”

发布时间:2023-03-15 来源:本站 浏览量:1519
返回列表
大多数老年人都有储蓄的习惯,但有些老年人由于缺乏金融知识、风险防范意识也较为薄弱,在一些销售人员的违规推销误导下,再加上容易被高额利息、赠品所吸引,明明是要存款的,却在事后急需用钱时发现手里拿着的不是存款单,而是保单,不能及时取出钱款,即便是后续办理了退保,但因为是提前解约保险合同,造成了利息甚至是本金的损失。

【案例简介】
    王大爷习惯将自己的钱存在家附近的A银行网点里,上个月王大爷就接到了自称是A银行网点工作人员的电话,提醒王大爷他之前存在A银行的一张10万元的定期存款已经到期了,很好心地提醒王大爷尽快到网点柜台办理转存业务以免损失定期利息。
    王大爷去了网点后,工作人员很热情地将他带到VIP客户室,跟他说现在有一款新的定期存款产品,利息比通常的3年期定存还要高,办理后还有赠品颈椎按摩仪。王老爷一听就很高兴,毫无犹豫地按照工作人员的指示,完成了一系列的办理流程,最后拿到了一张《B人寿保险公司保险单》。王大爷看到保险两个字就有点疑问了,但是工作人员依旧跟他强调这个是存款,不是保险。王大爷出于对A银行的信任,也就相信了工作人员的话。
    一年后,王大爷因为老伴生病需要手术急需用钱就去A银行网点取款,被银行告知因为是保单无法取款,立刻傻眼了,王大爷于是立刻联系了自己的子女求助。后续在子女与A银行、B人寿保险公司的多次沟通下虽然办理了退保,但是也损失了一部分本金和利息。

【如何防范“存单变保单”】
一是确认银行工作人员的销售资质。商业银行销售人员应具有代销业务相应资格,办理业务时务必先确认是否为银行工作人员及其是否具备代销保险业务相应资格。
二是充分了解产品信息,不要相信保本高利息。所有高利息的金融产品都伴随着高风险。能确保本金安全的理财,如存款、保本型理财产品,都不会有太高的利息收益。
三是办理业务时,一定要明确表达存款诉求,对所有需要签字、身份证、手机号或录像、录音的流程务必问清楚目的。

【案例启示】
老年人通常会比较保守,因为一方面不会操作网上银行或手机银行、一方面觉得能看到存折上的存款数字觉得心里踏实,所以更倾向于去常去的银行办理存款。有些银行工作人员就会利用他们的信赖感欺骗他们购买理财产品、保险产品。另一方面,老年人与子女分住、常年独居,和子女的日常沟通交流有限,再加上本身了解信息的途径有限,对金融知识和金融风险的认识不足,容易被忽悠。所以我们需要加强对老年人的关爱,多跟父母沟通交流,向他们科普金融知识、金融风险,分享一些实际案例,帮助他们提高警惕意识。最后,如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确实遭到侵害,请拨打银行保险消费者投诉维权热线12378,进行合法维权。
欢迎访问 Sompo Global Sompo Holdings English | 日本語 Asia Regional HQ Sompo Asia English